

10.2019年两会关注三农问题,扎实推进乡村建设,说明了什么?
(1)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。
(2)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,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,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。
(3)党和政府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,使人民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更加充实、更有保障、更可持续。
11.“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,解决好饮水困难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,提高6000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”这说明了什么?
(1)农村饮水安全事关亿万农民福祉,影响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。
(2)政府对解决贫困人口、特殊困难人口饮水问题的坚定决心,致力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。
(3)我国坚持实施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,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。
12.为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
(1)国家:①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入力度,不断提高建设标准和管护水平;②出台村镇供水条例,为农村饮水工程补短板、加强行业监管提供法律依据;③坚持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发、共享的发展理念,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提供新思路。 (2)公民:积极宣传保护水资源恶化饮水安全的重要性;从身边小事做起,节约用水、一水多用、随手关水龙头等。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,加快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,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,发展“互联网+教育”,促进优质资源共享。今年财力虽然很紧张,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保持在4%以上,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安排超过1万亿元。我们要切实把宝贵的资金用好,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,托起明天的希望。
13.上述材料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知识?
(1)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。
(2)教育是民族振兴、社会进步的基石,是提高国民素质、培养创新型人才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。
(3)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。
(4)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、人才强国战略,把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。
(5)我国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,维护教育公平。
14.“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,加快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”、发展“互联网+教育”说明了什么?
(1)党和政府关心重视农村教育,着力解决农村教育落后问题,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。
(2)党和政府保障教育发展薄弱地区孩子的受教育权,维护教育公平。
(3)党和政府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,努力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等。
15.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何重要意义?
(1)有利于立德树人,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。
(2)有利于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质,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。
(3)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,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。
(4)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,深化教育改革,提高教育质量。
(5)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。
生态相关内容解读
污染防治得到加强,细颗粒物(PM2.5)浓度继续下降,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。
全面开展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。优化能源和运输结构。稳妥推进北方地区“煤改气”“煤改电”。全面建立河长制、湖长制。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双下降。
加强生态环保督察执法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。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,大力推动绿色发展。绿色发展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,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。要改革完善相关制度,协同推动高质重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。
1.谈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的原因。
①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;②坚持绿色发展理念,走绿色发展道路;③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;④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;⑤我国不断完善环保法律法规,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;⑥加强环保宣传教育,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。
2.“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双下降”体现了哪些环保理念?
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;可持续发展理念;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,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;绿色发展理念;等等。
3.从法治角度,说明加强生态环保督察执法的原因。
(1)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、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。
(2)是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的需要。
(3)是建设法治政府,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需要。 南方财富网微信号:南方财富网